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香港《大公报》专访陈海斌:医检外包疫市兴起 规模扑千亿
发布:2021/03/27
|
来源:超级管理员


3月27日,香港《大公报》刊登专访迪安诊断董事长陈海斌的《医检外包疫市兴起 规模扑千亿》整版报道。此次专访围绕迪安诊断作为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代表企业的发展转型之路,在疫情中全员奋战、扛起核酸检测重任的付出与贡献,以及进军ToC领域、开拓市场的举措,展开深入报道。

微信图片_20210329085156.jpg

以下为本次报道中涉及的陈海斌董事长与记者交流的部分文字摘选:


“新冠疫情期间,武汉有80%左右的新冠检测是由第三方医学诊断机构完成的,这也给了独立医学实验室(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简称ICL)一个成功破圈、走向台前的机会。”陈海斌告诉记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一般占据一半左右的市场份额。“这是一个百亿美元(约近千亿元人民币)级别的市场,而国内第三方医检的市场占比目前还不到10%,增幅潜力巨大。”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给公司起名‘迪安’,其实这是来源于‘DNA’的音译,我们在创立之初就是从核酸检测起步的,如今疫情又让我们重回老本行。”在新冠疫情暴发前,迪安诊断有2000多个检测项目,核酸检测只是其中量小利微的一部分。“我当时预感新冠的病毒检测将会是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抽调了各部门和实验室的精兵强将来啃这块硬骨头。”


“新冠对于ICL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既是一种社会责任担当,也是拼实力和能力的机遇。”陈海斌以“武汉十天大会战”举例道,当时武汉市政府立下了“十天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筛查”的军令状,邀请了全国40家医院和23个第三方医学诊断机构参与检测。“在63支队伍里,我们迪安一家就检测了106万人份,约占总检测量的10%。”


“我真的为我们年轻的迪安人感到骄傲。”陈海斌说,当时他心里也很矛盾,既想接下任务证明公司的实力,又担心员工的安危。“我记得2月7日我们在集团内部发布了招募令,短短3个小时就有一百多人报名去武汉,很多都是平日里默默无闻的、我连名字也叫不上来的员工。”如今,迪安诊断全体员工投票决定将每年的2月7日设立为“迪安日”,纪念这些做出不平凡决定的平凡人。


“在新冠疫情以前,核酸检测属于专业项目,更多的是To B,也就是面向医院等机构,消费者需要到医院开单才能做,信息壁垒较高。如今在疫情的助推下,我们将核酸检测项目上线互联网平台后直接面向消费者To C,既方便了消费者出行,也有助于我们获得更大的市场。”陈海斌说,截至目前,迪安诊断累计核酸检测量近5000万人份,其中有不少是通过互联网平台预约的。


“在国内,从事诊断技术研发及产品生产的企业不少,从事医学诊断服务的企业也很多,从事健康管理的企业就更多了。但像我们这样‘三位一体’,把诊断技术研发及产品生产、医学诊断服务、健康管理融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团企业只有我们一家。这样的布局,注定了我们走的路会比别人更辛苦,但同时也能体现出我们的综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