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年轻的你如果热爱运动,请务必警惕这种心脏疾病
发布:2023/06/14

你和你身边的朋友们,是否有跑完步胸口疼,打完球心慌、胸闷的情况?这些症状,或许是你的心脏正在敲响健康的“警钟”。


42.jpg

有一种以心室壁肥厚为主要特征的单基因遗传性心脏疾病,称为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这种疾病的起病、进展隐匿,年轻患者往往没有任何心脏症状,常规心脏检查结果可能也无异常,但患者极易在运动时因为心脏剧烈运动引起心源性猝死(SCD)。


根据明尼阿波利斯心脏研究所基金会(MHIF)数据显示,在美国,每两周就有一名高中、大学或职业运动员死于HCM相关的心源性猝死。因此,进一步提高公众对HCM早期症状的认知水平,提升HCM早期临床诊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编码心肌肌小节相关蛋白的基因现已被公认是HCM的核心致病基因,如MYBPC3,MYH7,MYL2/3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这些致病基因变异状态是实现HCM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精准医疗的关键途径。

图片 2.png


2023年6月4日,迪安诊断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合作,在欧洲心脏病学会旗下期刊《ESC Heart Failure》(IF=3.6),发表了题为“A pathogenic nonsense mutation (c.1522C>T) of the MYBPC3 gene is implicated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临床心脏功能检查基础上,结合基因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 WES)、Sanger法测序检测技术,在一个罹患HCM/SCD的家族中,揭示了一个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基因MYBPC3 c.1522C>T杂合错义突变与HCM的相关性,为充分认识MYBPC3 c.1522C>T的致病性提供了重要临床证据



HCM临床表现

本次研究分析了该家系4代人,其中先证者(Ⅱ-9, 65岁)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胸部疼痛:常于劳累、运动后发作,休息后缓解。

气短、呼吸困难:不明原因,即使轻微活动时也会出现。

意识短暂丧失:突发且短暂的晕厥,持续几十秒至数分钟。




HCM家族史

图片 3.png

先证者的哥哥(Ⅱ-4)和侄子(Ⅲ-3)已知因SCD不幸离世,后者也曾确诊HCM。先证者父母已离世,但具体原因不详。


HCM发生部位

图片 4.png

心脏磁共振成像明确先证者心肌肥厚部位主要发生于基底部近前壁间隔壁(19 mm),基底部近下壁间隔壁(14 mm),中部近前壁间隔壁(20 mm),中部近下壁间隔壁(17.5 mm)。


HCM致病基因


WES发现先证者MYBPC3基因第16号外显子存在c.1522C>T杂合错义突变,为已知HCM致病变异。MYBPC3基因编码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是HCM最常见的致病基因。MYBPC3 c.1522C>T可能会产生截断的蛋白质,损害心肌肌球蛋白收缩功能,从而导致HCM。



MYBPC3基因变异筛查

利用Sanger法测序研究人员进一步确认了几位健康家庭成员均未携带MYBPC3 c.1522C>T,包括先证者儿子(Ⅲ-5),孙子(Ⅳ-5),孙女(Ⅳ-6)及曾侄子(Ⅳ-3)。然而,先证者健康的曾侄女(Ⅳ-4, 18岁)却同样携带MYBPC3 c.1522C>T杂合错义突变。虽然,MYBPC3 c.1522C>T的致病性可能在不同个体中存在异质性,并不一定会导致其曾侄女罹患HCM,但考虑到该家族中明确的HCM/SCD家族史,严格定期复查心脏功能仍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利用基因检测技术,首次在中国HCM/SCD家族中发现了MYBPC3 c.1522C>T杂合错义突变,这在明确相关HCM患者遗传学病因的同时,也凸显了家族基因检测在HCM患者的早筛、早诊、早治中的重要性。




遗传信息的检测与解读是精准医学的核心,而新一代基因测序(NGS)是破译遗传信息最为重要的手段。


迪安诊断NGS中心严格按照ISO15189认可和美国CAP认证要求进行实验室标准和规范的管理,具备样本检测、生信分析、报告解读、遗传咨询、自主研发等综合能力,积极参加并高水平通过NCCL、CAP、EMQN多项高通量测序室间质评。

中心开发了基于全外显子、家系全外显子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与遗传病分析流程,能够完成各类遗传性疾病的筛查与诊断,包括遗传性肿瘤、遗传性心血管疾病、遗传性眼病、遗传性皮肤病、遗传性内分泌病、遗传性骨病、遗传性神经性疾病、遗传性代谢病等,共10个大类约6000余种遗传性疾病。


迪安诊断NGS中心将继续以高标准、严要求规范每一例样本的检测,一如既往地严格把控各个检测环节,助力于高效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为精准医疗的实现贡献力量,为实现“让国人平等地分享健康”的使命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