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和方法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5%-90%被病理诊断归类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在中国PTC患者的10年总生存率(OS)超过90%。因此,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通常会同时考虑治疗效率和治疗后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 甲状腺切除术被指南广泛推荐用于PTC治疗,同时术后联合左旋甲状腺素(优甲乐)抑制治疗,以弥补手术造成的腺体功能缺失,减少复发风险。对于行甲状腺切除术并术后联合优甲乐抑制治疗的患者,其术后代谢的系统性变化如何?本研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技术,系统性探究PTC患者术后的代谢谱变化特征。 研究结果
1.手术前后代谢差异:术后脂代谢显著上调
本研究入组经病理诊断为PTC、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采集患者术前(t0)和术后一个月(t1)的空腹血清,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患者术后代谢物发生显著性变化,以脂类代谢物上调为主要特征,尤其是与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嘌呤代谢、亚油酸代谢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相关的代谢物(Fig. 1)。
Figure 1. Serum metabolomic profiles of PTC patients significantly changed after thyroidectomy.
2.手术方式与代谢差异:全切可能引发比半切更强的脂肪酸代谢应答
此外,本研究还讨论了不同的手术方式,即甲状腺全切除术(全切)和单侧腺叶切除术(半切),对患者术后代谢的影响(Fig. 2)。与半切相比,全切组的大多数代谢物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倍数存在差异。 以3-羟基丁酸(BHBA)为例,BHBA是生酮代谢的最终产物和脂肪酸氧化的标志物,在全切患者的术后倍数变化显著高于半切患者。 这表明,患者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可能引发更强的脂肪酸代谢应答。 Figure 2. Differential fold-change profiles of T and H group between t0 and t1.
研究小结 该研究显示,PTC患者行甲状腺切除术后的系统性代谢谱变化,以术后脂质代谢显著上调为主要特征,包括脂肪酸生物合成、嘌呤代谢和亚油酸代谢通路相关代谢物的显著富集。 此外,研究结果还揭示了甲状腺全切除术和单侧腺叶切除术对PTC患者代谢谱有差异化影响,这为未来临床医生评估和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