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每逢重阳佳节,《西京杂记》中这一笔记载便被引用。“长寿”是古往今来人们的共同追求,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对长辈最深的祝愿。随着“银发时代”的到来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如何预防和管理老年慢性病,让老人们健康长寿、从容生活,是全社会的必解课题。
老年人群因生理上的衰老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容易成为慢性疾病的易感人群。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统计,我国超过75%的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慢性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也在逐年升高。要做好慢性病的防治,“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十分关键。
定期体检是“早发现、早干预”的“不二法门”
《老年人健康管理技术规范》提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应每年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议健康档案资料应每年更新,纵向比较健康状况变化。《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2022)》指出,老年人群体除了检测常规体检项目之外,还应通过更多指标进行多种慢性病风险筛查。
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多种慢性病,迪安诊断旗下迪安健检推出了一系列临床认可度高,对冠心病、脑卒中、癌症、“三高”、骨质疏松等专项疾病项目检查性能优异的慢病筛查优选项目,帮助老年人及时识别潜在疾病隐患,评估疾病状态,指导慢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
对于已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群,迪安健检还推出了更多特色检测项目,帮助老年群体进一步了解自身基因和代谢指标情况,为临床制定个体精准慢病管理方案提供指导和依据。
辅酶Q10精准检测
辅酶Q10是一种多功能分子,还是一种还原剂,能帮助身体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自身合成辅酶Q10的能力不断下降,到77岁左右,合成辅酶Q10的能力下降到只有年轻时的一半。同时,降脂药-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也会降低体内辅酶Q10的含量。
辅酶Q10对心脏功能和心血管健康有重要意义。老年群体可以通过对辅酶Q10含量的检测评估,为科学补充辅酶Q10提供精准指导,以助力预防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
维生素ADEK检测
维生素A、D、E、K对人体免疫、骨代谢、凝血功能等功能调节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D的缺乏也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测定脂溶性维生素A、D、E、K含量,评估人体营养状态,能为科学补充维生素提供精准指导。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检测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上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指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致病因子。检测这个致病性生物标志物对心血管疾病及脂代谢障碍性疾病的预防、监测及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氧化三甲胺(TMAO)检测
氧化三甲胺是一种肠源性的菌群相关代谢产物,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疾病预后。通过TMAO检测,评估机体肠道健康状况,能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罹患心血管等疾病风险,并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载脂蛋白(APOE)基因检测
APOE是血浆中重要的载脂蛋白之一。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高血脂、脑梗塞、阿尔兹海默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该基因的变异与多种疾病风险有临床相关性。通过APOE基因检测,可以指导血脂异常患者改善饮食方式、合理选择营养补充剂及药物,从而助力控制血脂。
叶酸与营养元素代谢能力基因检测
通过叶酸与营养元素代谢能力基因检测可以反映人体对叶酸及其他的需求和代谢能力,指导科学补充叶酸等营养元素,可帮助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而减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养成好习惯对“早预防”尤为重要
除了通过健康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慢病的“早预防”也尤为重要。遵循以下生活小贴士,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是最低成本的健康管理。
饮食方面要注意什么?
饮食要合理,营养要充足。参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进行食物选择和搭配,多样化的食物摄入以保证充足的营养,是改善老年人慢病和增强免疫力的基石。老年人应当保证足够蛋白质、奶类、豆类摄入,适当食用肉类,通过减盐、减糖、减油达到清淡饮食,同时需要合理补充营养素。
年纪大了,动起来就累,还要运动吗?
合理运动延缓肌肉衰减并保持适宜体重。通过减少久坐,积极主动参加户外运动和适当的抗阻训练来保持适宜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在20.0~26.9之间),延缓肌肉衰减可预防跌倒并减少老年人罹患慢病的风险。
心态和生活习惯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愉快舒畅的心情,利于慢病的预防和管理。积极培养兴趣爱好,参与群体活动使得老年人拥有幸福感,家人们给予的陪伴与关爱也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抽烟、饮酒与多种慢性病相关,老年人群戒烟限酒对预防慢性病与进行慢病管理有较大收益。
参考文献
[1]王丽敏, 陈志华, 张梅, 赵振平, 黄正京, 张笑, 李纯, 关云琦, 王璇, 王志会, 周脉耕. 中国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状况和疾病负担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9, 40(3): 277-283
[2]王建生, 姜垣, 金水高. 老年人6种常见慢性病的疾病负担[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5, 13(4): 148-151.
[3]曾新颖, 李镒冲, 刘世炜, 等. 1990-2015年中国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与"健康中国2030"下降目标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7, 51(3): 209-2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老年人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WS/T 484—2015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5]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2022).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3.0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