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基因测序技术成为生活“必需品”,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上班打卡时,DNA序列会代替指纹识别来验证身份;
人与人会面时,特征数据匹配能代替名片交换信息……
以上这些看似科幻的情节也许离我们并不遥远。7月19日下午,口袋基因CEO、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正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公安部客座教授唐鲲做客迪安诊断,带来了很多最前沿的基因测序技术应用案例,并深度解答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如何准确预测人体特征,为疾病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唐教授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切入点,讲述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情况:随着时代发展,基因测序技术正迈向以“纳米孔单分子技术”为主的第三代测序方法。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可检测个人基因组的1700万个位点,已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方面。
在诊疗领域,基因测序技术依托人体特征大数据,分析病人与非病人之间的DNA信息,找到导致疾病产生的特异性多样性位点,从而达到预防疫病的目的;在司法领域,结合机器学习,基因检测技术能够精准预测人脸,助力公、检、法系统尽快破案;在日常生活中,它还可以融合多维度基因组信息,准确预测身高、发掘天赋潜力、分析性格特征,帮助人们更好地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但距离基因测序技术能全面应用于人类生活的阶段,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唐教授指出,大数据是突破技术发展瓶颈,测试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关键点。通过建立完整的人体数据库,基因测序技术能够读取人类基因组的全部信息,对各类风险防控有完整的认知。
唐教授总结到,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精准性不断提高,该技术能真正实现基因组与人类进行对话,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医生准确用药,帮助人类管理身心健康,规避风险。比如,基因测序仪可以安装在马桶上,及时检测腹泻等情况的病因,也可安装在手表上用以检测微生物。
在互动环节,唐教授还与迪安同学一起,就如何解决DNA片段化造成位点缺失、基因测序C端消费市场环境以及基因测序企业的差异化定位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学术沙龙尾声,陈海斌董事长进行总结。陈总对唐教授的到来表示感谢,并表示,此次邀请基因测序大咖现场授课,就是为了让迪安同学深入了解基因测序技术及市场发展情景。迪安诊断未来可以基于合作共建模式,积极应用基因测序技术:在 to B业务上与下游企业进行差异化互补合作;在健检方面引入部分to C项目,完善服务“菜单”;在司法鉴定领域,嫁接人脸预测等前沿技术,推动对刑侦、消费等有切实指导意义的项目落地。
近几年,迪安诊断聚焦质谱和基因测序平台,以“肿瘤、妇幼、感染、病理”四大学科为依托,以多技术的联合来促进技术力发展。2018年,更提出“四力”(营销力、技术力、学习力、协同力),作为集团发展四大支持力,其中尤以“技术力”为重中之重。在打造技术力的过程中,除了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更开设学术沙龙、大咖课堂等形式,邀请内外部专家学者授课解惑,提升迪安人的技术实力,以实现“靠技术创新”驱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