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阳性?阴性?过敏原检测报告,你真的能看懂吗?
发布:2025/07/09

你是否曾在繁花盛开的春日喷嚏不断、涕泪横流?是否在享用美食后突感皮肤瘙痒、呼吸不畅?这些令人困扰的反应背后,其实是免疫系统的“误判”警报——超敏反应(过敏反应)。


全球范围内,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世界过敏组织(WAO)2024年报告显示,全球‌约37%的人口受过敏性疾病困扰,并且每年以大于1%的速度增长[1]。在7月8日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揭开超敏反应的神秘面纱。


一、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指机体接触到某种抗原并且致敏后,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表现出的增高的敏感性或增强的反应性。此类免疫应答导致的机体功能紊乱,称为超敏反应。[2]


1963年,Coombs和Gell根据超敏反应发生的速度、机制和临床特征,将其分为Ⅰ、Ⅱ、Ⅲ和Ⅳ型。Ⅰ、Ⅱ、Ⅲ型由抗体介导,可经血清被动转移;Ⅳ型由T细胞介导,可经细胞被动转移。


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同一抗原可引发多种超敏反应。比如,青霉素既可导致Ⅰ型(过敏性休克),其结合血细胞又会诱发Ⅱ型,其与血清蛋白结合会引发Ⅲ型,然而局部应用时则可能产生IV型。此外,某些疾病(如链球菌肾炎、红斑狼疮)可由Ⅱ型或Ⅲ型共同作用所致。

1.png

四种类型超敏反应的区别[2]


二、Ⅰ型超敏反应最为常见

在早期,过敏性疾病只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但若不能及时发现、确诊出过敏原并进行相应处理,就会表现出过敏性疾病的长期反复发作,后期可进展成各种慢性疾病,具体表现因人而异。


在四种类型的超敏反应中,Ⅰ型最为常见。例如,过敏性鼻炎、哮喘、食物过敏等,都属于Ⅰ型超敏反应,这类疾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较高。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与过敏原和特异性IgE相关,需侧重过敏原检测和特异性IgE测定,主要检测方法包括:


· 皮肤试验:如皮内试验、挑刺实验。

· 血清总IgE检测:如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 特异性IgE检测:如免疫印迹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免疫法、CAP荧光酶免疫试验、微阵列芯片技术。


三、过敏原检测报告常见疑问解读

临床实践中,对于过敏原的检测存在诸多难题,最常见的就是存在“假阴性”(有症状未检出)和“假阳性”(无症状却检出)现象,甚至检出了从未接触过的过敏原。


其实,拿到过敏原检测报告后,不能单纯只看某一项的阴性和阳性指标,特别是对于特异性IgE和总IgE的解读,需要专业医生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下面围绕临床常见的过敏原检测相关疑问进行解答。


过敏性症状明显,但是检测结果显示阴性,这是为什么?


特异性IgE抗体检测主要用于诊断由IgE介导的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然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超敏反应(如Ⅱ型、Ⅲ型和Ⅳ型),该检测方法可能无法准确识别,导致假阴性结果。其中,Ⅲ型超敏反应由IgG介导,表现为慢性炎症或消化道症状等隐匿性反应,需通过IgG检测诊断。


因此,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必要时可同时进行IgE和IgG抗体检测,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出现特异性IgE阴性而总IgE阳性,该怎么解读?


血清总IgE水平受环境(污染物)、人口学(性别、年龄、种族)、检测方法及非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麻风病等)影响。此外,过敏阶段和免疫状态也会显著改变检测值。在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后,若确认患者为过敏体质,仍需考虑其致敏原可能超出常规检测范围(因自然界过敏原种类繁多),此时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特异性IgE阳性而总IgE阴性,该怎么解读?


血清总IgE反映的是体内所有IgE抗体的总量,既包括检测范围内的特异性IgE,也包括未检测的其他IgE。由于每种特异性IgE在总IgE中的占比通常较低,因此即使某些过敏原的特异性IgE呈阳性,总IgE水平仍可能显示正常。此外,若患者近期刚经历超敏反应,体内IgE可能因大量消耗而暂时降低,导致总IgE检测结果呈假阴性。


无过敏原接触史,为什么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


过敏原间因结构相似或植物亲缘关系,可引发交叉反应。阳性结果可能是由于过敏原的交叉反应而产生,而非所检测的那个指定过敏原产生。例如,花粉与桃子等水果之间存在交叉反应,当患者因为进食桃子等水果出现超敏反应,即使该时段并非花粉季,也很可能会出现花粉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


食物不耐受与传统食物过敏有什么区别?


传统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虽症状有重叠,但机制和风险截然不同,正确区分至关重要。


传统食物过敏是急性食物过敏反应,是由食物特异性IgE抗体引起的超敏反应(Ⅰ型)。


食物不耐受是由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Ⅲ型),它属迟发性反应,常由多种食物引发,sIgG(特异性IgG)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后可引起肠道及全身多组织炎性反应[3]。近年来,因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因Ig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引发相关疾病的人数显著增加,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4]


为什么结果中显示有很多阳性食物,但检测者却没有出现相关临床症状?


食物过敏检测反映个体敏感度,但存在隐性风险,耐受因人而异,症状可能会被忽略。食物过敏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持续摄入阳性食物会累积致敏风险,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治疗的时间也会较长,建议不做此类尝试。


为什么根据检测结果调整饮食后,症状没有好转?


这可能是因为多病因原则,一种临床表象有可能是由多种致病机制导致。食物过敏可能只是致病病因的一种,如在严格忌食3个月后,临床症状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则需进行其他的检测和治疗。

此外,还应该严格忌食,比如对鸡蛋过敏,除了要对鸡蛋进行完全忌食外,对含有鸡蛋成分的其他食物,如鸡蛋饼、蛋糕奶油、面包、含有鸡蛋白/鸡蛋黄的菜品和包装食品等都需忌食。


迪安诊断相关检测项目

2.png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正在饱受过敏困扰,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科学诊断和管理。迪安诊断将持续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帮助过敏人群找到过敏原,让更多人远离过敏困扰。



参考文献

[1]徐丽,于雪峰,郭振武,儿童过敏体质与过敏性疾病的中医特色诊断与预防2095-6258(2024)12-1307-05

[2]曹雪涛. 医学免疫学[M]. 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刘立翠,李凯,刘兰辉. 聊城地区3758例疑似食物不耐受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5,20(13):64-68.

[4]卢山,万极硕,苏玉,等. 北京地区食物sIgG抗体检测分析的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55(2):25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