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世界肝炎日:筑牢三道防线,远离各类肝炎!
发布:2025/07/29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年全球肝炎报告》指出,2022年有3.04亿人患有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却只有45%的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了乙肝疫苗,同年有13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1]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通过疫苗接种、规范筛查和科学治疗这三重防线,减少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朝着“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迈进。


肝炎有哪些类型?


根据是否感染病毒,肝炎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非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类型,一般不具传染性。

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危害性最大的病毒性肝炎,其传染性强。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它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因。其中: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比如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水;

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感染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在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


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的三道防线


防线1:控制传染源

识别并管理能够传播病原体的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正常体检至少检测1次乙肝、丙肝。乙肝携带者每6个月查肝功能、AFP(肝癌标志物)、肝脏超声,丙肝感染者直接进行抗病毒治疗。


防线2:切断传播途径

乙肝/丙肝拒绝共用牙刷/剃须刀,规范医疗操作(注射、拔牙等),安全性行为,避免母婴垂直传播和医源性感染。

甲肝/戊肝: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海鲜贝类,饮用沸水,保持环境和个人卫生,保持食品卫生。


防线3: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接种: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全面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有效降低乙肝病毒感染风险。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6个月分别注射第2、3针疫苗。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下降。一般新生儿出生注射3针疫苗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

高危人群:医务人员、乙肝患者家属建议补种甲肝/戊肝疫苗。建议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到肝病科咨询疫苗接种的相关事宜。


临床常见的肝炎关问题


与肝炎患者一同进餐会被传染吗?

原则上不会。甲肝、戊肝通过进食被污染食物传播;乙肝、丙肝不会经消化道感染,日常的接触,包括共餐、握手、拥抱无风险。


父母患有乙肝,会传给下一代吗?

原则上不会。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后再结婚和生育:怀孕后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生产时尽量缩短产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


宝妈感染了乙肝病毒,还能继续哺乳吗?

A原则上能继续哺乳。已完成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新生儿,母乳喂养是安全的。但需注意的是,若宝妈乳头出现破损或出血,应暂停哺乳直至伤口愈合,以完全阻断病毒潜在传播风险。日常喂养中,保持乳房清洁即可安心哺乳,无需过度担忧。


蚊子叮咬会传播乙肝病毒吗?

不会。乙肝/丙肝等病毒无法在蚊子体内存活或复制,因此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这类血液传染病。Q


保肝药物治疗多多益善吗?

不是。乙肝患者在肝功能正常和稳定的情况下,不用治疗或不用长期治疗。只有在肝功能有损伤时,才需进行保肝等治疗,治疗也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有效地用药,切忌多用、滥用,否则将事与愿违,增加肝脏的负担,导致病情加重。


肝炎患者饮食方面需注意哪些?

应少食油炸类食物(加重肝脏代谢负担)、腌制食品(含亚硝酸盐损伤肝细胞),肝硬化患者还需避免坚硬食物以防消化道出血。


‌“乙肝表面抗原与抗体同时阳性”的罕见现象如何解释?

可能因:①病毒动态清除过程中抗原抗体共存;②感染两种不同HBV(乙型肝炎病毒)亚型(一种已清除并产生抗体);③检测试剂的交叉反应。需结合病毒载量及肝功能综合判断。


为什么有些患者感染戊型肝炎后可自愈,有些患者会出现急性肝炎症状?

HEV(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通常有2周左右的潜伏期,免疫力正常人群感染后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轻,仅在血液中可测得相应抗体,且多数可自愈。然而,约5%至30%的患者会出现急性肝炎症状,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尤其是感染HEV1基因型的患者[3]。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急,初始症状为畏寒、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和肝区痛等,5~7天后出现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同时可有肝脏压痛,少数患者可出现白陶土色大便、皮肤瘙痒等梗阻性黄疸症状。大多一个月后患者黄疸消退,症状消失,疾病康复[4]


丙肝能根治,为何还要复查?

病毒可能复发或再感染。有残余病毒风险,少数患者(尤其治疗不规范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存在隐匿性病毒残留,停药后可能反弹复发,需通过‌HCV(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检测‌确认病毒是否持续阴性‌。再感染风险高,治愈后无保护性抗体,接触病毒可再次感染。高危行为(如共用针具、不安全输血)会增加风险‌。


预防肝炎,人人有责;守护健康,从我做起。让我们携手并进,以实际行动践行:接种疫苗构筑防线,健康饮食养护肝脏,定期体检防患未然。


11.png

22.png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hepatitis report 2024: action for access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R].2024.

[2]刘淼.戊型肝炎病毒与血液安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输血杂志.2023,36(4):359-364.

[3]LETAFATI A,TAGHIABADI Z, ROUSHANZAMIR M,et al. From discovery to treatment: tracing the path of hepatitis E virus[J].Virology Journal,2024,2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