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老年人的“第三杀手”。拳王阿里、文学巨匠巴金、数学家陈景润等等都是帕金森病患者。 2021年4月11日是第25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帕金森病心理健康关怀与支持”,旨在呼唤大家重视并关怀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健康。 ● 世界帕金森病日的由来 ● 1817年,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发表了《关于震颤麻痹的研究》,书中最早系统地描述了患者的相关疾病症状(动作缓慢、震颤、慌张步态等)。半世纪后,法国的神经内科医生让·马丁·沙可教授在1888年的讲义中盛赞帕金森医生对疾病的记载,并倡议将此病称为“帕金森病”。 为了引起人们对疾病的重视,并纪念詹姆斯•帕金森医生的杰出贡献,1997年起,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将他的生日4月11日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 据统计,全球大约有450万帕金森病患者,近一半在中国。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超过1%的人患有帕金森病,70岁以上的患病率达3%~5%。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帕金森病患者有增多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2030年中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 ● 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状?● 帕金森病真正的早期表现是很难被察觉的,在疾病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经常表现出一些症状和体征。 主要症状 1、静止性震颤:安静状态下肢体的不自主颤抖,变换位置或运动时颤抖减轻或停止,睡眠中无抖动现象。 2、肌僵直:由于大脑发出的放松的讯息传达不到肌肉组织,肌肉僵硬会导致肌肉疼痛或是身体无法伸直。 3、运动障碍:动作变得较以前迟缓,或无法顺利完成;平衡感觉缺失而产生姿势平衡障碍,易跌倒。 4、姿势与步态:患者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步,身体前倾,弯腰驼背,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行进中患侧上肢摆动减少,即“慌张步态”;转身时要用连续数个小碎步才能完成。 5、其他症状:多汗、便秘、抑郁、痴呆、油脂脸、睡眠紊乱、直立型低血压等。 如何识别帕金森病?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 导致帕金森病的原因是什么?● 迄今为止,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有关,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年龄老化:帕金森病随年龄的增长,患病人数逐渐增加。6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2%。 2 环境因素:经常接触杀虫剂、除草剂、微量金属、油漆稀释剂、一氧化碳等因素,可能增加帕金森病的患病风险。 3 遗传因素:约有10%~15%的帕金森病患者有家族史,家族性帕金森病一级亲属患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3.5倍。 4 多因素交互作用:遗传因素可以使患病概率增加,可在老龄化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病。 ● 帕金森病如何治疗?● 一旦确诊帕金森病,病人就需要得到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药物治疗。然而,虽然目前有许多药物对帕金森病有一定疗效,但仍停留在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层面,并无法阻止疾病的发展。 尽管帕金森病目前仍然无法彻底治愈,但有调查发现,在发病1~3年内就开始积极治疗的病人,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发病后4~6年才开始治疗的病人。因此,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迪安诊断提供了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相关疾病致病基因和易感风险基因检测项目,挑选疾病相关的159个基因,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分析工具和各类数据库,快速精准诊断各种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辅助临床诊疗,延缓疾病的进展。 ● 生活中如何有效预防帕金森病?● * 适当地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规律的运动; *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 发现疾病早期征兆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 避免或减少接触可能会导致帕金森病发生的因素。 帕金森病并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只要能够及早地发现,积极并及时进行治疗,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相信随着公众对帕金森病关注度的提高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帕金森病的防治将迎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