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精准医疗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迪安诊断集团在西部设立的研发高地,拥有专业的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研究院聚焦大健康数字网络服务、精准诊断、生物医学、科技教育等领域,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与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聚集发展,形成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生态集群。近期,又获得两项重大科研成果。
论文成果 1
发表期刊 国际期刊《Bioengineered》(IF=3.269)
论文标题 《16S rDNA sequencing analyzes differences in intestinal flora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patients and association with immune activation》
中文译题 《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肠道菌群的差异及其与免疫激活的关系》
本研究由重庆精准研究院、重庆迪安、重庆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树兰(杭州)医院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完成。重庆精准研究院和重庆迪安负责了16s测序以及分析工作,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为本次论文的通讯作者。
发布于Bioengineered杂志的论文
研究背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即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可使免疫机能丧失的疾病。HIV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HIV通过攻击辅助T淋巴细胞和CD4细胞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引起患者出现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肠道微生态平衡是肠道免疫屏障的重要保障,它的失衡是导致HIV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近来有研究发现,艾滋病的发生是由于HIV侵入人体后80%积聚在人体肠壁中,直接消耗了大量的CD4细胞。同时,HIV直接破坏肠上皮内膜的完整性,使肠腔中的微生物更易侵入固有层。
肠道微生物的转移导致炎症因子IL-10、IL-22、IL-6及细菌代谢物LPS进入血液循环,激活下游免疫反应并引起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从而持续消耗CD4细胞引起细菌和其他疾病的机会性感染。
然而,对于肠道菌群、CD4 T细胞和HIV感染者炎症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缺乏临床参考依据。因此,本次研究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HIV感染者与正常人群肠道微生物差异,以期为HIV感染者寻找到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研究结果
研究团队通过16S rDNA测序方法,比较了HIV感染者和健康个体肠道菌群CD4 T细胞的差异,用ELISA检测IL-2、IL-8和 TNF-α的表达,同时对各组不同细菌种群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IV感染者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健康组。
HIV感染者与健康人群中肠道菌群种属差异分析
通过本研究分析获得了HIV感染者以及健康个体的肠道优势菌群,并对优势菌群的丰度与炎症相关因子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Fusobacterium_mortiferum、Fusobacterium和Gammaproteobacteria与TNF-α呈正相关;Ruminococcaceae和Bacteroidales与TNF-α呈负相关;Agathobacter与IL-2和IL-8的含量呈正相关;Prevotellaceae和Prevotella与IL-8含量呈负相关。
应用前景
该研究确定了HIV感染者和健康个体之间差异表达的菌群,从肠道微生物角度为艾滋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设想通过补充特定的益生菌来调节HIV感染者(尤其是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无反应的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以促进患者修复T细胞Th22、促炎细胞Th17和免疫调节细胞Tregs的生长,使其肠黏膜的完整性得到修复、肠道免疫功能得到恢复;从而也可防止肠道微生物的转移,增加CD4细胞的数量及增强其免疫功能。
同时,该针对艾滋病患者的补充疗法或可延缓艾滋病的发作和治愈艾滋病。
论文成果 2
发表期刊 国际期刊《Journal of Oncology》(IF=4.375)
论文标题 《System Analysis of Adaptor-Related Protein Complex 1 Subunit Mu 2 (AP1M2) on Malignant Tumors: A Pan-Cancer Analysis》
中文译题 《适配器相关蛋白复合物1亚基Mu 2(AP1M2)对恶性肿瘤的系统分析:一种泛癌分析》
本次研究由重庆精准研究院、重庆迪安、杭州迪安合作完成。
发布于Journal of Oncology杂志的论文
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中国的癌症费用负担不断增加。自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以来,几项研究表明,COVID-19高风险人群包括全身免疫抑制的癌症患者。因此探索可用于早期肿瘤筛查的新肿瘤标志基因,对于改善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结果
AP1M2属于粘附蛋白相关适配器蛋白复合物1,其在抗高尔基体网络(TGN)中起作用,并在内皮中进行蛋白质分选。本研究使用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癌细胞系百科全书(CCLE)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比较了多个肿瘤的差异表达基因图谱。AP1M2在多种癌症中大量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的结局呈正相关。
通过对AP1M2对肿瘤患者临床预后和免疫浸润作用的研究,发现AP1M2在乳腺浸润性癌症中的表达与患者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CD4+和CD8+)和B细胞的总生存率和浸润水平高度相关。
AP1M2表达量与不同肿瘤中甲基转移酶的相关性分析
此外,AP1M2表达与乳腺浸润性癌的肿瘤免疫新抗原和微卫星不稳定呈正相关。GSEA分析了AP1M2对肿瘤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肿瘤中的AP1M2表达水平影响了肿瘤相关通路和免疫相关通路的激活。
该研究基于大量数据分析来充分证明AP1M2作为早期肿瘤筛查的新肿瘤标志基因的可适用性,结果表明AP1M2可作为BRCA的预后预测因子或治疗靶点,用于临床环境中的免疫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重庆精准医疗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重庆市海智工作站,定位于精准医疗领域的新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聚焦于国际、国内高水平创新技术,与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和项目的引进以及国内优秀创新项目的孵化;研究院已完成搭建基础医学科研全平台(分子、动物、细胞、免疫、测序以及生信分析平台);依托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中国科协海智工作站、重庆高端新型研发机构、国家基因测序示范中心等平台优势,积极开展科研转化应用开发,如POCR等温核酸检测、荧光免疫层析、病理抗体产品开发、注册与生产等,研究院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基础与临床科研合作最大平台之一,正在努力打造成为完善的创新型技术转化平台。